搭建用户分析体系的最大难点是啥?当然是:缺数据!
用户数据采集只有三个渠道:
1、用户填写的表单信息
2、用户消费的历史记录
3、用户在APP/小程序活跃记录
在采集用户数据上,普通企业和头腾阿这种垄断大厂根本没法比。大厂的业务线多,采集各类用户信息丰富。且大厂下边的APP用户粘性高,因此用户行为数据也非常丰富。大厂们还尤其喜欢搞熟人推荐,获取用户之间的亲属关系。至于位置信息、人脸信息,更是拿捏的妥妥的。
而大部分普通企业的现状是:
1、用户表单填写率低,连个身份证都收集不上来,更不要说人脸识别信息
2、用户消费次数少、消费种类少,消费频次低,消费最多的还是引流产品
3、用户活跃行为少,除了少数忠实粉丝外,大部分用户只在有活动时候登录
这种情况,使得普通企业做用户分析的时候,必须优先考虑:到底有啥数据。从数据最丰富,最可能产生价值的地方入手。边做分析,边推动业务完善数据,从而实现良性循环。
第一步:用户价值分层
所有企业一定有的数据是:消费记录。因此第一步先做这个。从消费记录里,可以区分出来:谁是高消费用户。识别出金主爸爸,是后续所有分析的起点。
注意:识别高消费,不是简单地统计一下过去一年消费金额。而是要用生命周期的观察方法,观察用户从注册开始的消费分布。不同的分布形态,意味着不同的用户运营策略(如下图)。
<